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1日訊(記者 郭文培)地方病作為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,一旦防治措施減弱或撤除,容易卷土重來,因此必須長期鞏固、維持綜合防治措施,才能從源頭預防控制其危害。為持續推進消除地方病危害進程,4月10日,國家疾控局、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聯合發布《全國地方病防治鞏固提升行動方案(2023-2025年)》(下稱《行動方案》)。
根據《行動方案》,到2025年底,將實現七大目標。
其一,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。全國所有縣保持消除碘缺乏危害狀態,人群碘營養總體保持適宜水平。其二,消除大骨節病和克山病危害。全國所有病區縣由基本消除達到消除狀態。其三,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危害。全國所有病區縣由基本消除達到消除狀態。其四,持續控制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危害。全國95%以上的病區縣達到控制水平。其五,基本消除飲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危害。全國95%以上的病區縣或高砷區縣達到消除水平。其六,有效控制飲茶型地氟病危害。在重點地區推廣普及低氟磚茶,降低人群磚茶氟攝入水平。其七,有效控制水源性高碘危害。在水源性高碘地區落實改水措施,在未落實改水措施的水源性高碘地區居民戶未加碘鹽食用率達到90%以上。
據了解,2018-2020年,10部門就聯合實施了地方病防治專項三年攻堅行動。通過三年攻堅行動,我國保持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,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、大骨節病和克山病危害,有效控制飲水型氟砷中毒、飲茶型地氟病和水源性高碘危害,防治目標與脫貧攻堅任務同步完成。
(責任編輯:韓璐)